中国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云顶国际有限公司

      近日,在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,全国劳动模范、云顶国际热轧带钢厂1780生产线甲班作业长曲晓东荣获“全国技术能手”称号。作为新时代鞍钢产业工人中知识型、技能型人才的杰出代表,曲晓东始终坚持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,为鞍钢轧好钢、树品牌。他带领班组成员轧制的高品质钢材,在“西气东输”“华龙一号”“水立方”“港珠澳大桥”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被大量应用,让“鞍钢制造”声名远播。

      1997年7月,曲晓东从鞍山钢铁学校毕业进入鞍钢后,20多年如一日,在本职岗位上不断钻研,奋力探索,向着轧出精品钢的目标砥砺前行,在纷繁复杂的技术世界里大胆实践,勇于创新,攻克一道又一道工艺难关,不仅自己成长为轧钢专业正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,更多次改进生产工艺,为提升轧机生产效率、热轧卷板产品质量作出突出贡献。

      在一次次攻关实践中,轧出优质钢、精品钢成为曲晓东的最高追求——

      高端舰船用钢是支撑“大国重器”的重要产品,其特殊性能对热轧带钢板形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。“特别是对于需要淬火热处理的钢板来说,保证板形的轧制难度就更大了。”曲晓东说。一旦出现板形缺陷将造成加强板组装困难,不仅会影响下游造船厂生产,更有损鞍钢品牌形象。

      以“轧精品钢”为己任的曲晓东接到舰船用钢生产调试任务后,在没有任何可借鉴的轧制经验情况下,为尽快攻克高端舰船用钢平直度控制技术,他敢于吃苦、大胆实践,长时间守在生产线旁,顶着高温,近距离观察钢板的实际板形状态。

      时值隆冬,火红的钢板映红了他的脸颊。“脸被灼烤得火辣辣的,后背却被寒风吹得冰凉”,曲晓东咬紧牙关,认真记录着板型变化的每一个细节,不断对照工艺参数,和工友们反复模拟、推演、调整……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,最终总结出一套全新的控制调整技术,大幅提升了板形合格率,为高端舰船用钢稳定批量生产作出重要贡献。该技术成果更是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,2020年度荣获钢铁行业最高奖——冶金科技奖一等奖。

      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不断推进,以及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,耐候钢和汽车用钢成为各钢企重要创效产品,其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量更是品牌价值的体现。

      热轧卷板在轧制、卷取等过程中,会形成一定的残余应力,对铁路局和汽车厂后续加工造成影响,因此,尽可能去除热轧卷板残余应力成为各大钢厂攻关的重点。对此,一门心思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曲晓东,更是定下“在轧制过程中把应力控制在合格区间,并使其分布均匀”的目标,积极开展“耐候钢、汽车用钢轧后裁切变形控制”立项攻关。

     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,曲晓东整天“泡”在现场,他坚信“只要摆脱固有思维和路径依赖,就一定能找到破局之法。”他和班组成员经过反复钻研,针对导致应力产生的温差、变形、冷却和卷取等工艺流程,确定对多个路径实施优化改进。

      “轧制过程中钢坯不同部位的冷却温度会不一致,而这种温差则是产生应力的重要因素。”曲晓东说。通过对各工序加热和冷却进行分类后,他针对头尾温差、上下表面温差、水印温差等,对加热温度、加热时间及燃烧量等参数进行调整,有效降低了各类温差。

      温差问题解决后,他又迫不及待地把攻关重点指向“在精轧区域如何使钢板在变形过程中受力更均匀”。通过反复论证和试验,他采取了对中调整、侧弯控制、板形控制,以及让PC角与弯辊参数组合更加精准等一系列改进措施,使钢板应力释放更加均匀。

      在曲晓东看来,改进过程中,难度最大的要数热轧板在卷取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变形。“热轧薄板在卷取过程中既‘看不见’又‘摸不着’,要想有效控制其产生的变形,只能依靠工程经验数据。”虽然难度大,但他的攻关并没有止步于此。通过和班组成员反复操作试验,积累大量数据,最终,他们采取侧导板短行程控制和夹送辊调偏控制等方法,使卷取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得到有效控制。

      此外,曲晓东还考虑到周围环境温度影响钢卷内外冷却速度,从而影响带钢应力释放程度这一关键因素,通过利用缓冷室缩小钢卷内外温差的方法,对钢卷应力释放起到很好效果。

      多种优化路径的结合使热轧卷板残余应力得到有效控制,侧弯、背弯情况得到大幅改善,曲晓东又一次用过硬的技术,破解了制约产品品质提升的瓶颈问题,提升了产品质量,让“鞍钢品牌”更有底气。

      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,曲晓东将继续带领班组成员通过技术创新,在不断改进生产工艺、提升产品质量、塑造鞍钢品牌的道路上大步前行,为把鞍钢集团建设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钢铁企业贡献力量。